千首0159《歌颂吧!真光来到》
祝福每一天
2月5日禱告五分鐘 | 全備蒙福禱告,祝福你經歷生命突破、財務獲得豐收、疾病得醫治身體強健、提升工作效能及發揮創意、家庭和睦婚姻和諧、靈命成長
2月5日禱告五分鐘 | 全備蒙福禱告,祝福你經歷生命突破、財務獲得豐收、疾病得醫治身體強健、提升工作效能及發揮創意、家庭和睦婚姻和諧、靈命成長
2月5日禱告五分鐘 | 全備蒙福禱告,祝福你經歷生命突破、財務獲得豐收、疾病得醫治身體強健、提升工作效能及發揮創意、家庭和睦婚姻和諧、靈命成長
2月5日禱告五分鐘 | 全備蒙福禱告,祝福你經歷生命突破、財務獲得豐收、疾病得醫治身體強健、提升工作效能及發揮創意、家庭和睦婚姻和諧、靈命成長
2月5日禱告五分鐘 | 全備蒙福禱告,祝福你經歷生命突破、財務獲得豐收、疾病得醫治身體強健、提升工作效能及發揮創意、家庭和睦婚姻和諧、靈命成長
纯粹的福音 06 时间是生命的咒诅
06 时间是生命的咒诅
知名女艺人大S徐熙娣因流感离世的消息,在华人圈里扩散开来。不少基督徒也是纷纷惋惜,同时也说出了那句名言——其实明天如何,你们还不知道。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?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,出现少时就不见了。
最近有一个特别火的健康科普视频叫《肉的作用》。一个重症监护室的医生,苦口婆心的劝人“不要减肥”。怎么回事呢?原来人是需要储备一些脂肪的,当我们遇到重大疾病的时候,往往就能救我们一命。他说他从不担心那些160斤的老人,反倒是比较担心那些7、80斤的年轻患者。胖的人大病一场就瘦了,瘦的人大病一场可能就没了。这让我想起来我很喜欢的一个旅游博主,也是在海外旅游的时候遭遇了一场突发的大病。好在他比较壮实,活了下来。事后也是医生说要不是他壮实,肯定死了。
我这不是在高举肥胖,而是说健康和身材哪个更重要呢?中国古智慧讲究中庸之道,凡事过犹不及。意思就是凡事都要合乎中道,不可以过于高看,也不该过于低看。这和圣经中的智慧如出一辙。
在这个以瘦为美的时代,人们都觉得胖了不好。可却没有几个人说“瘦了不好”。毕竟瘦了就是美了。可即便再美,又或者再有钱,生命没了又有何意?
人心筹算自己的道路,惟耶和华指引他的脚步。
大S作为为数不多真性情的女艺人,我还是很喜欢的。死者为大,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的评判一位离世的人。我们只是讨论下人的筹算。
我不知明天的道路
大S是在日本旅游期间遭遇的不测。最近日本“流感”大爆发,据统计约有950万人感染。颇有点当年新冠刚开始的势头。大S最初也只是感染了流感,但后来病情越发的严重。曾有人发现大S老公汪小菲在直播中说“大S已经抢救2天了”。
如果她知道去日本会是这个结局,她还会去吗?大多数人不会去吧?毕竟只是旅游,又不是什么值得付上生命代价的事情。
可我们人生中不就是充满各种不确定的事情吗?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,也不知道将要去哪里。
我们常常有一个错觉,就是我知道未来会怎样。我们为明天做了很多的筹划,似乎明天必定会按着我们的计划实现一样。
可真相是,若“命运”允许,我们就可以做这事,或是做那事。但如果不许,我们便什么也做不了。
人是自负的
假如我们做成了一件事,比如去了趟日本旅游。回来之后,我们大多数人只会觉得“我又干成了一件事”。言外之意,我很棒很优秀,有能力做成一件事。而这件事换做别人,很多人做不成。
但真相是,我们被“命运”允许去做了这件事。这本该值得我们去感恩的。
这就好像是我们在路上偶遇一位国际巨星。我们想要和他合影留念。只有这位国际巨星“同意”了,我们才有机会合影,不是吗?我们会自负的说“看我多厉害,我能够和他合影。”,还是会说“感谢遇见,感谢他原意和我合影。”
很多时候我们只是看到了促成事情发展的“人的部分”,却不曾看到“命运的安排”。
顺势而为
很多事情,只是命运给了我们机会,就像国际巨星同意和我们合照。但能不能做成,又能做到什么地步,则是我们的抉择。就像合影的拍照水平是我们自己决定的。
比起自负的人,有另外一群人很喜欢“顺势而为”,以至于有些过犹不及。他们凡事上都没有太多的主见,似乎是“失了志”一般。
初次接触信仰的人,可能会觉得这些人“超凡脱俗”、“特别属灵”。其实这是一种假属灵,一种宗教特质。
自打亚当的诞生,上帝的心意便是“要生养众多,遍满地面,治理这地;”并没有让我们像机器人一样待命,听从所下达的指令。可见,亚当在地上活着是自由的,无拘无束的。
人的自由与神的干预
如何去调和“命运的安排”和“人的自由”呢?
要知道,我们一生当中大大小小的决定,都是自己做的。路也是自己走的。无论走到哪里,会遇到什么事,都和我们做的决定有关。
可在这其中,又有神的插手和掌管。所谓“神的道路高过人的路,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”。
这就好像我们是刚刚学步邯郸的小孩子,踉踉跄跄的走来走去。去向哪里自然是我们决定的。但父母的双手一直都在我们身后紧跟着。如果将要遇到危险,他会立马将我们抱起来,“拦阻”我们。
但随着我们越来越大,个子和力气也越来越大。我们会定意朝着我们要去的方向。颇有点倔驴的感觉,拉也拉不回来。这时候就不是简单的双手可以把我们“抱起来”了。往往都是我们撞了南墙,被打了,又或是惹事被关起来了。父母才来为我们“兜底”,把我们赎回。
这不是说他不再保护我们了。只是因为我们“长大”了,有了自己的“主见”。一方面作为父亲他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和尊重(即便是浪子比喻中的浪子),另一方面我们也不再如小孩子般听从父母的话了。
所以很多时候,比起身体的成熟,心智的成熟更重要。
时间是生命的诅咒
寥寥数十载人生,对于很多人来说,真的太短了,根本不够活。
很多时候,我们有太多的事想做,只是已经无力折腾。太多的羁绊,太多的责任。等想折腾的时候,发现自己已经老了。
这其实是在说,时间不多了,不够花了。要是时间再富裕些(年轻点)就好了。
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,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个“框架”里——3岁了该上幼儿园了,7岁读小学,13岁读初中…要努力学习考好的高中,好好高考上个好大学,努力学习找个好工作……毕业了抓紧时间找个对象,谈了恋爱抓紧时间结婚,结了婚抓紧时间抱孩子,生了孩子要收心啦!得为孩子上学攒钱了!……
哈哈哈,一代又一代,周而复始的沉浸在这个轮回桎梏里。
这让我想到久在樊笼里的鹰,也会因为适应了樊笼的束缚,忘了天空的味道。
可如果我们细心观察,就会发现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,如果一开始就能好好练习,定会出人头地。
周杰伦从小学习就不好,但父母却早早的发现了他的音乐天赋,并力排众议,不以世俗眼光为左右,坚持走自己的道路,最终声名鹊起。
丁俊晖,自幼展现出了过人的台球天赋。父亲也是历经万难,把房子卖了陪儿子去英国练球。最终成为中国斯诺克第一人。
勒布朗,詹姆斯,早年家境贫寒。在教练的帮助下,艰难度日,没有放弃学业和篮球。最终成为NBA历史上数一数二的球星。
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,莫扎特、贝多芬、诗人王勃、李雪琴、谷爱凌、博尔特…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。我们可能不如这些人一样“天赋异禀”,但不可否认的是,我们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。
请问,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高考决定的吗?
我并非在否定高考的重要性,但很多人的人生剧本,都是桎梏。他们本拥有过于常人的一方天赋,然而却被世俗的观念桎梏,以至于天赋在岁月的侵蚀下,逐渐消逝。
为什么会这样?
是什么桎梏了我们?
是教育吗?是传统文化吗?
我想都不是,而是时间。一代又一代人,在生老病死中交替,他们把这桎梏描了一遍又一遍,逐渐地,这桎梏成了紧箍咒,咒在了一代又一代人身上。
为什么现代的年轻人“觉醒”了?
为什么他们不再受过去传统的桎梏牢笼?似乎是觉醒了?
不,其实他们没有觉醒,而是摆烂了。紧箍咒一代比一代紧,紧到最后撑不住了,所幸摆烂吧!这世界与我何干,我谁也不爱。
觉醒和摆烂
其实“觉醒”的人生,和摆烂在表面上很相似,但却有本质上的差别。
当下这个时代的语境下的觉醒,是一种迷失在沙漠里的放弃。他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,也不想知道明天会怎样。他们努力把握好今天,及时行乐,醉生梦死。他们不是不怕明天,而是不敢去想。这不是一种生的洒脱,而是绝望。潇洒之下是迷茫和无助。
无论是积极享乐,还是摆烂人生,都不该是正常人有的想法,却是这个时代里最普遍的想法。这个社会病了,就像医院里的流感病人一样多到无法医治。
真正的觉醒,是无惧死亡。
古语云,不知生,焉知死。
很多人活都尚不明白,何谈死?谈也是空谈。
所以,为什么活着?很多人并不明白。
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就在于“活着”本身。
起初,他按着自己的形象造人。人活着便是荣耀他。
因此,人便会活着,且永永远远的活着。
那时候的人,无需顾忌死的到来,因为没有死亡。
一个有信的人,他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。那是一眼望不到头的岁月,在那无垠的岁月里,他可以自由自在的做任何想做的事。
他既看见了那美好的日子,并把它揣进兜里。有了这份踏实,他便不再害怕眼下的“死亡”。他眼下的今生和那望不到头的未来连成一片,没有区分。因此,他按着那未见的日子,活在当下。
没有死亡意味着什么?
正是因为死亡,时间对我们有了超乎一切的意义。我们开始变得“小心翼翼”、变得“战战兢兢”。我们不断的积累财富,用来抵挡未知的风险。
可财富是要通过交易换取的。于是我们积累知识、能力、人脉去争取更多的财富。技不如人的时候,可能还要出卖良知、灵魂、肉体。
我们就是这样,构建起一个由死亡统治的社会框架。
人因怕死就做了罪的奴仆
如果没有死亡,我们就不必再和别人比来比去——比学习,比身高,比才艺,比颜值,比财富,比地位……
如果没有死亡,我们就不必急着读书,急着上学,急着赚钱,急着结婚,急着生儿育女……
如果没有死亡,时间就不再有意义。没有衰老,25岁和50岁又有什么区别?
结婚再也不是为了“传宗接代、奉旨成婚”,若非遇到那个值得相伴一生的人,再多等个500年又有何妨?反正有花不完的青春。
很多事上再也不必算计太多,做决定也可以变得纯粹。人人变得轻松,喜乐。没有保险,没有理财,没有博弈……
超越死亡的存在
如果没有死亡,对一个人来说是如此的重要。这也是人类自古以来想要解决的问题。
有人炼丹求道以求长生,有人养生保健努力延缓衰老。有人励志破解衰老之谜,有人尝试破解大脑之谜,将“灵魂”从肉体中解救出来。
求生的本能驱使着人们进行各种尝试。可永生这道题,却不是凡夫俗子可以答对的。
可是历史上真有那么一位,仅此一位。他预言了自己的死亡和死法,无人拦阻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预言,又在预言里按着自己的计划复活。他以他的得胜,宣告着他拥有永生的标准答案。
同时,他很乐意将这标准答案分享给任何想要的人。
无奈的是,很多人不信他。因为觉得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等好事?他们以他们的“小人之心”度他“君子之腹”。
因为我们都是时间的奴隶,穷的可怜。而他却是时间的主人,富得流油。
排除障碍
排除阻碍
排除阻碍
千首0158《普天同庆》
祝福你
纯粹的福音 05 爱是什么?
05 爱是什么
爱这个话题,很难讲的明白。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对爱的理解。每个人都在追求自己的爱,但似乎没有人说“我不需要爱”。
对有些人来说,爱像光,看不见却照亮一切;爱像风,无形却无处不在。它是晨曦里悄然升起的暖意,也是暴风雨前隐约可见的彩虹。
神就是爱
这绝不是一句空话。他不是像我们一样,我们是“有些爱”像卡里的钱,取一点少一点。而神的爱就像是央行,有花不完的钱。
爱的真谛
如果你问一个信主的人,爱是什么。他可能会脱口而出一句“名言”——
爱是恒久忍耐,又有恩慈;爱是不嫉妒,爱是不自夸,不张狂,不作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处,不轻易发怒,不计算人的恶,不喜欢不义,只喜欢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爱是永不止息。
可是啊,纸上谈兵式的知道一些道理和逻辑,和真的知道如何去爱人,完全是两回事。
喜欢和爱
我们看到一个小孩很可爱,我们给他买了一块糖,请问这是爱吗?这是喜欢,是需求,是我们的需求,并不是对方的需求。
中国商场有个很糟粕的事情,就是讨好甲方。这是延续了旧时代官场的思想。仿佛生意促成的真谛是讨好甲方。可真实的生意是你有好的产品或服务提供,满足了乙方的需求。换取等额的金钱作为了回报。
错误的价值观,造就了畸形的关系。
喜欢是索取,爱是付出。爱一个人是看到对方的需求,而非自己的需求。
喜欢你,可能是因为你的美貌、才华,而爱你则是看到了你的软弱、痛苦和需要需要,你在黑暗角落里的无助。只想把温暖、怀抱、和蛋糕都给你。
小时候,母亲总会在我睡前轻轻掖好被角;长大后,我学会了在寒冷的夜里,为爱的人递上一杯热茶。爱也许没有固定的形状,但它一定是温度的传递。
真爱和假爱
奶奶说,能治得了你脾气的人,才是最爱你的人。而爷爷说,能受得了你脾气的人,才是最爱你的人。
他们说的都不错。
奶奶说的爱,是一种“促使你改变、成长”的爱。这种爱体现在对方愿意用耐心和智慧帮助你克服脾气中的缺点,让你变得更好。这样的爱,往往出自对你的深切关心和希望你成长的真挚情感。
爷爷说的爱,则侧重于“包容与接纳”的爱。它表达了真正的爱不仅仅要求对方改变你,而是能够坦然接受你的全部,包括你的脾气和不完美。这种爱体现的是一种无条件的宽容和持久的陪伴。
只包容接纳,却不能使其成长,是溺爱。只促其成长,却没有包容和接纳,是PUA。爱的两方面,缺一不可。
这世上有太多的事情,假借了爱的名义。我们需要区分爱和假爱。
爱到底是什么?不同的人对爱的定义不同。
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纳。——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。
爱是如你所是,爱你本来的样子,爱你的不完美。
所有的假爱,都藏着控制、自恋、权力。靠近你,打着爱的幌子,只是希望你“如我所愿”——PUA。我对你本来的样子完全不感兴趣,我只是想把你改造成我期待的样子。
有人为你燃烧自己,有人要你为他燃烧自己。
有学习的意念,不等于就是在认真学习。有爱的意念,不代表就是在爱人。我们都渴望爱与被爱,只是受成长环境的影响,都没有完全的学会如何去爱与被爱。
爱的迷恋
当一个人的某些特质很吸引你时,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之为“被压抑的影子人格”。这种吸引源自童年的创伤,是我们对完整人格的追求。也就是说,你在对方身上看到那个渴望成为的自己——你想拥有却又没有的特质。
你追来追求,都是在追求那个影子。比如说慕强,一个人之所以慕强,就是因为他从对方身上看到了“更高版本”的自己。本质上就是你想拥有却没有拥有的东西。所以你容易被什么样的人吸引,就是你骨子里渴望得到的东西。当你长期没有得到时,你或许就会逼自己努力得到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你会逐渐丧失自我。
致命的吸引力,让你忍不住想靠近。因为你在试图通过靠近它,来弥补自身的缺陷。而这些特质,正是你不被接纳的部分。
心理学巨匠荣格说,我们都有显性和隐形两种人格。显性人格是后天不断培养起来的,而隐形人格则是自小就一直存在的,渴望被呵护的存在。
你可能表面开朗,内心却自卑抑郁,渴望被爱。
有或者你表面刚强,内心却脆弱柔软,渴望被爱。
那个被你藏起来的人格,就是我们的影子人格。
比如说一个姑娘,从小被要求乖巧懂事,否则就可能被批评,失去被爱。于是小姑娘为了被爱,就压抑自己的攻击性,变得循规蹈矩乖巧听话。她想要释放天性,调皮捣蛋的时候,就会被打压。长大以后就容易被一些看起来放荡不羁的坏坏男生吸引。又或者会突然间“性格大变”做出很出格的行为。
即便这个男生总是打压她,PUA她,她也是离不开。因为她从这个男生身上得到了她向往的力量和自由。
她以为自己爱上了对的人,但不过是在追求自己的影子人格。这可能会让她无法自拔。但其实她并非爱他,而只是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。
真正的爱是相互造就
人的爱和神的爱
一个人从小感受到了残缺的爱,于是带着这残缺长大,又在错误的观念里寻找爱情。又把错误的爱传递给下一代。周而复始,永远逃不出这个迷宫。
若是想走出这样的死循环,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才是真爱。其次则是被真爱治愈。只有自己终止了死循环,才有可能影响到身边人。
当我们在一个关系里,能够感觉到“我很好”,我们就会爱上对方了。
很多时候明明我们受到对方很多帮助和馈赠,可为什么却不喜欢这个关系?这是因为这个关系里,我们的位置是一高一低的,不对等的。这种居高临下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“渺小卑微”“糟糕阴暗”。在这种关系里,我们的自尊会驱使我们逃离。
在我们的观念里,“爱一个人”意味着“我比他强,我比他好”。因为只有我高于他,我才能爱他。
可这世上还有另一种爱。他本有 神的形像,不以自己与 神同等为强夺的,反倒虚己,取了奴仆的形像,成为人的样式。既有人的样子,就自己卑微,存心顺服,以至于死,且死在十字架上。
如果之前我们在聊及审判和救赎时,可以明白为罪人死的这份爱。我们便能一瞥“什么是神的爱”?
圣经中有这么一个比喻:
有一个老父亲,有些家产。他有2个儿子。一天小儿子要分家产,拿走自己的那一份产业。
他哪里有什么产业,他要的是“遗产”。这不就是变相在“咒老子早死”吗?
可是父亲并没有大发雷霆,而是同意了他的无理要求,把自己一半的家产分给了他。
小儿子拿到家产后,心满意足的走了。他开始大肆挥霍,过着逍遥快活的日子。
可是好景不长,他身边的狐朋狗友值惦记他的钱。很快他的钱便败光了。
他走投无路,所幸有人收留他,要他去喂猪。只是有猪吃的,他却常常饥不择食,恨不得吃豆荚充饥。
求生的本能让他想到——他的父亲有那么多仆人雇工。他回去当个雇工也不至于饿死他乡。
于是他厚着脸皮回到了家。他知道自己没脸回来,但是为了活下去,他厚着脸皮来了。
可谁料,他还未回到家中,离家远远时,他的老父亲就望见了他。老父亲顾不得其他,急忙跑去见他,拥抱亲吻他。
老父亲吩咐仆人把上好的衣服给儿子换上,又为他摆设宴席,杀羊宰牛。
小儿子自是没有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,顿时泪如雨下。
似乎做了父母的人,听到这里,多少能够理解这个老父亲。自己的儿子再悖逆不堪,也是自己的儿子。血浓于水,又岂是半生家财能换来的。
可有趣的是,大儿子不乐意了。他觉得委屈。他从小到大,任劳任怨听父亲的话,做父亲的好帮手。父亲却没有为他宰杀牛羊,大摆宴席。
父亲安慰他说,我知道你是好儿子,常常和我在一起。我们父子相爱在一起,便是最重要的事,胜得过万贯家财。只是你这个小兄弟,他是“死而又活,失而又得”的。我本以为他不会再回头,只好当做是死了。可无论怎样,今天他又回来了。没有比这更大的喜讯了。我们今天当快活!
如果你拥有改变对方心意,让对方爱上你的能力,你会那么做吗?如果那样做了,这样的“相爱”还算爱吗?
爱是在自由意志下的抉择。
这就是神的爱
他的爱让人勇敢,他的爱不是指责,而是包容。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滋养。他的爱情深不自坠,携爱上青云。
他亘古不变,是爱的绝对定义。他渴望人像小儿子一样,回到他身边。即便我们也像浪子一样,贪图的是他的家产(他手所造的世界)。
即便是大儿子,常常与父亲在一起,也难免会看中物质上的得失。我们总是忘了,和老父亲在一起才是最重要最宝贵的财富。
福杯满溢
有句话叫“福杯满溢”,并不是说物质生活富足的花不完,而是说我们心中的爱,被塞满,满到像杯中水一样溢出来。
爱是一个非常深刻的话题,我无法用匮乏的言语将它完整的表明出来。
即便我可以说明白,我也无法做到。
我深知自己的有限,深知自己在“爱”上的无能。
我们都像一个“半瓶子不满”的水杯,只是想彰显自己比别人多一些水(爱)。但无论我们怎样的彰显自己的爱,它迟早都会枯竭。
除非我们能有从上面来的爱,像泉水般充充满满的灌入这杯子,才可能“福杯满溢”。
我不知道要带给你什么礼物,因为你是如此的富足。我若带着礼物,就像带着黄金去金矿,带着水去海洋。即便是给你我的心脏,也是不够。所以我带来了一面镜子,我只想你能够看到你自己。
我们需要在亲密关系中看到自己的本样,并在爱与被爱中成长。
你渴望爱与被爱吗?
又是否常常在爱的关系里,力不从心呢?
又是否经常被错误的爱所吸引?
愿你“福杯满溢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