此讲座着重探讨了祷告的本质,强调真正的祷告是受圣灵感动的,而非出于习惯或形式。讲者指出,信徒的祷告是一种极大的特权,是与神沟通的神迹。此外,讲座深入阐释了主祷文的意义,认为其是祷告的原则和纲要,而非机械的复述。最后,讲座还纠正了关于掰饼聚会的两个常见误解,强调掰饼聚会的祷告应以纪念主为中心,并且要在圣灵的引导下进行,而非拘泥于人为的规定。
查经聚会(马太福音6:9)01 刘志雄 学习指南
核心概念回顾
本讲座围绕祷告的两个核心概念展开:
圣灵感动下的祷告: 真正的祷告是发自内心,由圣灵感动而发出,而非流于形式的背诵或机械的言语。
合乎圣经原则的祷告: 祷告不仅需要圣灵的感动,更要符合圣经的教导和原则,如同开车需遵守交通规则,在自由中不偏离正道。
讲座深入探讨了主祷文(马太福音6:9)的正确理解,强调其是祷告的“大纲原则”,而非死板的“背诵内容”。同时,特别强调了擘饼聚会祷告的原则,即“以主为中心”的纪念。
研习问题
十个简答题 (2-3句话):
讲座中提到年长的弟兄姊妹是教会的极大资产,原因是什么?
讲者用“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”来讽刺哪种祷告现象?
罗马书如何描述我们不知道如何祷告,以及谁教导我们祷告?
讲者如何用蚂蚁与人类沟通的比喻来形容祷告的特权?
主祷文中的“要这样说”与“要说”有何本质区别?
讲者用开车和交通规则的比喻,旨在说明祷告的哪两个方面?
擘饼聚会祷告的核心原则是什么?为何强调此原则?
为什么在擘饼聚会中为生病肢体祷告是不合时宜的?
讲者提到擘饼聚会祷告时,圣灵如何带领信徒的祷告方向?
关于擘饼聚会,第一个常见的“误区”是什么?讲者如何纠正这个误区?
答案键:
年长的弟兄姊妹人生阅历丰富,经验多,因此最有可能成为教会祷告的大军,能体恤他人的挣扎、软弱、痛苦和问题,并能为此好好祷告。
讲者用此比喻讽刺那些基督徒在祷告时,嘴上说得很好听,如“主啊我爱你,我啥都给你,我都愿意顺服”,但内心却并非真正愿意或准备好去实践的祷告。
罗马书告诉我们,我们本不知道如何祷告,是圣灵在我们里面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来教导并带领我们如何祷告。
讲者用蚂蚁与人类沟通的比喻,是为了强调祷告是神莫大的恩典和极大的特权,因为渺小如我们,竟然可以与至高无上的神说话,且他乐意垂听。
“要这样说”意味着主祷文是祷告的“大纲原则”,每句话背后都有一个属灵原则,教导我们如何按此原则去祷告;而“要说”则仅仅是死板地背诵,缺乏对原则的理解和运用。
讲者用开车和交通规则的比喻,旨在说明祷告一方面需要圣灵的感动(像汽油提供动力),另一方面也需要遵守圣经的原则(像交通规则提供方向和规范),两者缺一不可。
擘饼聚会祷告的核心原则是“以主为中心”。这是因为圣经告诉我们,擘饼是为了纪念主,因此所有的祷告都必须集中在纪念主为我们所做的一切,而不是其他人的事情。
在擘饼聚会中为生病肢体祷告不合时宜,因为擘饼聚会的目的是纪念主、思想主的救赎和牺牲。为肢体祷告固然重要,但应选择合适的场合,以免偏离擘饼聚会以主为中心的焦点。
在擘饼聚会祷告时,圣灵会引导信徒在纪念主这一宏大主题的某一部分上进行专注,例如纪念主的爱、主的拣选、主的受苦、主的复活、主的陪伴或主的包容,使祷告顺着圣灵的感动而有深度和方向。
关于擘饼聚会,第一个常见的“误区”是认为在吃饼前需要先审查自己是否有未认的罪,否则就会吃喝自己的罪,甚至招致疾病或死亡。讲者纠正说,保罗原文的重点在于“分辨这是主的身体”,即清楚自己在做什么,不要轻慢地对待主的身体和宝血。
五个申论题:
结合讲座内容,论述圣灵在信徒祷告生活中的双重作用,以及为何这两种作用是互补而非矛盾的?
讲者如何通过主祷文的“要这样说”这一教导,强调祷告的“原则性”与“灵活性”之间的平衡?
详细阐述在擘饼聚会中,祷告如何从“纪念主的死”逐步过渡到“纪念主的复活、荣耀和盼望”?
根据讲座,分析为什么讲者鼓励信徒在擘饼聚会中“开口”赞美和感谢神,以及这种“全人参与”对信徒灵命成长的意义?
讲座中提到了擘饼聚会的两个“误区”,请详细分析这两个误区产生的原因,并结合圣经上下文,说明正确的理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