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演讲稿主要探讨了基督教宣教的本质和实践。
讲者以《使徒行传》8:1-5为例,强调信徒不应只在教会内寻求安逸,而应效法早期门徒,即使在逼迫和分散中,也要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活出基督的样式,以生命影响他人。他指出,每个基督徒都是宣教士,无需等到特定场合或具备专业技能,而应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基督的爱与价值观,吸引他人认识福音。此外,讲者也谈到了在职场等不同环境中的信仰见证,鼓励信徒在各自的岗位上活出信仰,将人带到上帝面前。
内容概要:
- 引言与祷告:讲者首先带领大家祷告,表达对上帝的敬拜和感恩,希望圣灵开启圣经,使大家更明白上帝的心意。
- 背景:司提反殉道:讲稿提到一个重要的日子,即司提反被石头活活打死的日子。司提反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,因着他的信仰和见证而殉道。这件事标志着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迫害信耶稣的人,与之前的迫害有所不同,之前的迫害主要针对使徒或教会长老,而这次则针对每一个信耶稣的人。
- 耶路撒冷教会的反应:在司提反殉道后,耶路撒冷的教会受到逼迫,门徒们四散。使徒们选择留在耶路撒冷,而门徒们则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。
- 对门徒分散的不同解读:对于门徒的分散,存在不同的解读。有人认为他们是缺乏信心而逃跑,也有人认为这是门徒们的醒悟,因为耶稣曾命令他们在耶路撒冷、撒玛利亚、犹太全地做见证。
- 撒玛利亚的背景:讲稿提到,对于犹太人来说,去撒玛利亚传福音是不容易的,因为在犹太人的观念里,撒玛利亚人不配得到耶稣的恩典。
- 虔诚的人:除了使徒和门徒,还有一类人被称为“虔诚的人”,他们是一些外邦人,信了犹太教,但不是门徒。他们埋葬了司提反,为他哀哭。
- 扫罗的残害:扫罗残害教会,四处抓捕信徒,想要彻底 信耶稣的人,不给他们翻身的机会。他的目的是要确保没有人再相信耶稣是基督。
- 分散的意义:门徒们分散到各处,不是消失,而是像撒种一样,为了生根发芽。他们如同旧约时代分散的以色列百姓,在各地建立会堂,见证耶和华神。
- 传道的方式:这些分散的人开始传道,但不是讲道,而是通过他们的生活方式来让人认识耶稣,让人看到他们生命中的改变和基督的美丽。
- 生活见证的重要性:讲者强调,传道不是告诉别人耶稣和罪,而是要活出基督的样式,用生命影响生命。
- 转机与见证:无论因何种理由离开一个地方,都是神给的机会,可以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见证。
- 菲利的事迹:菲利是七个管理教会 的人之一,他到撒玛利亚去宣讲基督。菲利有好的名声,被圣灵充满,他很勇敢地到一个充满仇恨的地方去传福音。他所传讲的信息是以基督为中心的。路加用菲利的事迹来预备我们看到那些走到各地去传道的人。
- 福音的大能:福音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人,不是人有什么本领,而是神自己可以做奇妙的工作。每个信耶稣的人都是宣教士,被神放在哪里,就在哪里为主做见证.
- 结论:不要相信谎言,以为爱主就会一帆风顺。生命中有高山低谷,关键在于抓住机会,在所处的环境中为神作见证。
心得:
- “你如果是基督徒,就要确保你是门徒”。这句话挑战了那些自认为基督徒,但可能没有真正跟随基督、实践信仰的人。
- “福音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人,不是人有什么本领,是神自己可以做奇妙的工作”。 这句话强调了福音的核心和能力,以及神在救赎工作中的主导地位。
- “每个信耶稣的人都是宣教士,不是那些脱产的人才是宣教士。是神把你种在哪里?神把你摆在哪里?你就是宣教士”。 此话强调了每个信徒都肩负着传福音的使命,不应只将其视为专业人士的责任。
- “传道是要让人看到你生命中的改变,看见基督在你生命中的美丽,别人被吸引,然后别人来问你盼望的原由,你那个时候把基督介绍给他,才是真的传道”。这句话点明了传道的真正意义在于活出信仰,以生命影响生命。
- “耶稣就是不讲理,耶稣就是霸道的”。这句话挑战了人们对于“宽容”的理解,强调了基督信仰的独特性和绝对性。
- “无论因何种理由离开一个地方,都是神给的机会,可以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见证”。 这句话鼓励信徒在人生的变动中看到神的旨意,并抓住机会去荣耀神。
- “如果不是以基督为中心的消息,不可能是好消息”。
核心主题:
- 逼迫是宣教的契机: 斯提反殉道引发的对耶路撒冷教会的大逼迫,反而促使门徒分散到各处,成为他们宣讲福音的契机。这应验了耶稣“在耶路撒冷、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,直到地极,作我的见证”的命令。
- 门徒的定义与基督徒的身份: 真正的基督徒应先是门徒,生命中活出基督的样式,使人能从他们身上看见基督,才配被称为基督徒。“你如 果 認 為 自 己 是 基 督 徒 , 就 要 確 保 你 是 門 徒 。 而 且 請 你 注 意 , 別 人 在 你 的 身 上 是 否 可 以 看 見 基 督 是 一 個 非 常 嚴 厲 的 挑 戰 ?”
- 宣教的本质: 宣教并非仅仅是讲道或传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透过生活方式活出基督的样式,让人们看到生命的改变和基督的美丽,从而被吸引。“這 一 個 傳 道 最 重 要 傳 講 的 方 式 是 他 們 生 活 的 方 式 。”
- 平信徒的宣教责任: 每一个信徒都是宣教士,无论神将他们摆在何处,都可以在那里为主作见证。“每 一 個 信 耶 穌 的 人 都 是 宣 教 師 不 是 那 些 脫 產 的 人 才 是 宣 教 師 不 是 那 些 要 飄 揚 過 的 人 才 是 宣 教 室 。 是 神 把 你 種 在 哪 裡 ? 神 把 你 擺 在 哪 裡 ? 你 就 是 宣 教 師 。”
- 福音的核心: 真正的福音必须以耶稣基督为中心,让人看见基督、听见基督。“福 音 就 是 基 督 。 基 督 就 是 福 音 。 如 果 不 是 以 基 督 為 中 心 的 消 息 , 不 可 能 是 好 消 息 。”
- 化危机为转机: 无论是甘心情愿还是迫不得已地离开一个地方,都是神给的机会,可以在新的地方开始新的见证。“無 論 是 什 麼 理 由 , 我 親 愛 的 弟 兄 姐 妹 , 這 段 聖 經 要 告 訴 我 們 的 是 , 那 是 一 個 轉 機 , 就 是 神 給 你 的 機 會 。 神 把 你 分 散 出 去 。 你 到 了 一 個 新 的 地 方 你 可 以 開 始 一 個 新 的 見 證 。”
主要思想和事实:
- 斯提反殉道: 斯提反是教会历史上第一个为主殉道的信徒,他的殉道开启了犹太人对信耶稣的人的大规模逼迫。
- 逼迫的转变: 之前的逼迫主要针对使徒和教会长老,但斯提反殉道后,逼迫蔓延到每一个信耶稣的人。
- 门徒的分散: 门徒因逼迫分散到犹太和撒玛利亚各处,甚至不断逃亡。
- 使徒的坚守: 使徒仍然留在耶路撒冷。
- 虔诚人的埋葬: 一些虔诚的人埋葬了斯提反,并为他捶胸大哭。
- 扫罗的残害: 扫罗残害教会,入各人的家,拉着男女下在监里。他的目的是要彻底摧毁教会,不给人翻身的机会。“掃 羅 這 個 人 卻 殘 害 教 會 進 個 人 的 家 拉 著 男 女 下 在 間 裡 。”
- 分散的人的传道: 那些分散的人往各处去传道,他们并非仅仅是消失了,而是被神带到不同的地方,重新安置,并在那里传道。“那 些 分 善 的 人 往 各 處 去 傳 道”
- 菲利在撒玛利亚传道: 菲利是七个管理厨房的人之一,他到了撒玛利亚城去宣讲基督。“菲 利 下 薩 馬 利 亞 城 去 宣 講 基 督 。”
- 刘牧师的个人经历: 刘牧师分享了自己在企业界的经历,以及如何在压力下依靠神,并以自己的生命见证影响同事。
总结:
刘志雄牧师的讲道深刻地阐述了宣教的真义,强调了信徒在宣教中的责任和角色。他认为,宣教不仅仅是传讲福音,更重要的是透过生活方式活出基督的样式,让人们在信徒身上看到基督的美丽和恩典。 逼迫是宣教的契机,神会将信徒分散到各处,让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为主作见证。每个信徒都是宣教士,都可以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,以自己的生命见证影响他人。
短问答题 (Quiz)
- “从这日起”指的是哪一日?这一日发生了什么事件? “从这日起”指的是司提反被石头打死的日子。这一天标志着犹太人开始大规模地逼迫所有信耶稣的人,而不仅仅是使徒和教会领袖。
- 在耶路撒冷教会中,哪个群体在逼迫中分散了?他们为什么分散? 在耶路撒冷教会中,门徒(信徒)在逼迫中分散了。他们分散是因为面对大规模的逼迫,离开了耶路撒冷。
- 使徒们在逼迫时做了什么?这与其他门徒的行为有何不同? 使徒们在逼迫时选择留在耶路撒冷。这与其他门徒分散的行为不同,一些人认为使徒们的行为是不悔改的表现,因为他们没有遵从耶稣在耶路撒冷、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做见证的命令。
- “虔诚的人”是指什么人?他们在司提反死后做了什么? “虔诚的人”是指一些外邦人信了犹太教以后被称为虔诚的人。他们在司提反死后埋葬了他,并为他垂胸大哭。
- 扫罗如何残害教会?他的目的是什么? 扫罗残害教会的方式是进入各人的家,拉着男女下在监里,进行野蛮的、虐待式的残忍行为,彻底地毁患教会。他的目的是要确保没有人再相信耶稣是基督、是弥赛亚、是永生神的儿子。
- “分散”的两种希腊文含义是什么?在这段经文中使用了哪一种含义? “分散”的两种希腊文含义分别是:一种是像把灰撒到海里一样,分散后就不见了;另一种是像撒种一样,为了让种子生根发芽。这段经文中使用的是后一种含义,指信徒被分散到各地,为了福音的传播。
- 旧约中以色列百姓被分散到列邦后做了什么? 旧约中以色列百姓被分散到列邦后,在各地建立会堂。在会堂里,他们读诗歌、读圣经,彼此问候关怀,教孩子学习希伯来文,一起吃饭,让周围的世界看见他们与罪恶的世界不一样。
- 分散的人开始做什么?这种“传道”方式的重点是什么? 分散的人开始传道。这种“传道”方式的重点不是讲道,而是通过生活的点滴,让别人遇见耶稣,让人看见生命的改变和基督的美丽。
- 为什么说今天的教会经常“本末倒置”? 今天的教会经常“本末倒置”,是因为许多福音朋友听到关于耶稣的福音没有问题,但他们发现信耶稣的人开口闭口都是不要爱世界,只要在乎耶稣,但行为上却与不信的人没有区别。
- 菲利是谁?他去了哪里?他做了什么? 菲利是管理厨房的执事。他去了撒马利亚城。他在那里宣讲基督(耶稣),让人看见基督,听见基督。
论文格式问题
- 探讨司提反殉道对早期教会的影响,并分析其在宣教上的作用。
- 比较使徒和门徒在面对逼迫时的不同反应,并从神学角度分析这些反应的意义。
- 分析扫罗迫害教会的动机和手段,以及这种迫害如何反而促进了福音的传播。
- 根据这段经文,探讨真正的“传道”是什么,并结合现代教会的实践,分析如何更好地进行宣教。
- 结合个人经历和观察,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活出基督的样式,从而成为有效的宣教士。
术语表
- 司提反 (司提凡): 耶路撒冷教会中一位虔诚的信徒,也是教会历史上第一位为主殉道的信徒。
- 门徒: 耶稣基督的追随者,信徒。在此处指被逼迫分散的信徒。
- 使徒: 耶稣亲自拣选并差遣的十二位门徒。在此处指留在耶路撒冷没有分散的使徒。
- 虔诚的人: 外邦人信了犹太教之后被称为虔诚的人。
- 扫罗 (保罗): 原本逼迫基督徒的犹太人,后来悔改成为耶稣基督的使徒。
- 分散 (撒种): 在此指信徒被分散到不同的地方,像撒种一样,为了让福音在各地生根发芽。
- 善居之民: 以色列百姓被掳后分散在各地的犹太人,他们在各地建立会堂,维持信仰。
- 传道: 通过言语和行为,让人认识并接受耶稣基督的福音。重点是通过生命见证吸引人。
- 宣教士: 被神差遣到不同地方传福音的人。在此处强调每个信徒都是宣教士。
- 菲利: 一位管理厨房的执事,他到撒马利亚宣讲基督,是分散信徒宣教的榜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