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督徒要不要过情人节?
哎,其实这种话题是没必要说的。为什么没必要,因为书上已经讲得很明白了:
1、我们得救是本乎恩,也因着信。换句话说,都是人子的功劳,和我们没有太多的关系。我们选择“要”(信),就得着这白白的恩典了。
2、凡事都可做,但不都有益处。我们既然是因为他的功劳蒙恩的,也必因着他的保守进入那未见之福分里。但这不代表今生所做的一切选择就都是有益处的。就好像撒谎,谎是撒了,犯了罪,不代表这个人就不得就了。
3、若为信心的缘故,有些事可以不去做。很多事其实没什么,但是有的人心里过意不去,那就不要去做。何必要为了争对错而坏了“道心”呢。
以上3个总原则下,我们“凡事都可做,但不都有益处”。再来讲讲情人节。
情人节
情人节,是中国对这个节日的翻译。这样的翻译其实有点偏颇,容易让人误解。更是对喜欢“咬文嚼字”的人造成不小的损害。
情人节,英语:Valentine’s Day。准确的翻译应该叫:天主教会称为圣华楞定瞻礼,也称为圣瓦伦廷节(英语:Saint Valentine’s Day)。
和圣诞老人一样,起源是为了纪念一个天主教信徒。情人节纪念的是“瓦伦廷”这个人,而圣诞老人则是纪念原型为罗马帝国时期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。
但随着被世界商业化,逐渐的变了味,才有了如今的“情人节”。
情人节起源
由于年代古早,情人节的由来已经像端午节那样,虽然有一个大概的历史,但众说纷纭,没有确切的记载。毕竟都是民间自发的纪念,缺乏记载也是正常。
据说,瓦伦廷在古罗马时代。由于当时政府为了扩军,禁止单身男性结婚,抓他们征兵。而瓦伦廷则无视这一无理荒诞的要求,私下帮人促成婚姻。
结果被士兵逮捕,于269年2月14日被处死;为纪念瓦伦廷的勇敢精神,人们将每年2月14日定为纪念日,成了后来的“情人节”。据《世界图书百科全书》资料指出:“公元268年,罗马皇帝克劳狄二世禁止年轻男子结婚,他认为未婚男子可以成为更优良的士兵。名为瓦伦廷的教士违反了皇帝的命令,秘密为年轻男子主持婚礼,引起皇帝不满,结果被收监,据说瓦伦廷于公元269年2月14日被处决。”
总之,这就是情人节的由来。那和基督徒有什么关系呢?
咬文嚼字和律法主义
臭名昭著的法利赛人的特点是咬文嚼字的守律法,他们不求经意,偏爱卖弄文字。使得他们的教导与书中的启示背道而驰。引人往错误的方向走。
律法主义不只是那个时代才有,如今也是大片大片的律法主义者。他们常常会教导人一些“该不该”的事情,而不是引发我们思考背后的原由。比如:
1、基督徒能不能拜年?
2、基督徒能不能染头发、涂指甲油?
3、基督徒能不能去少林寺旅游?
4、基督徒能不能这,能不能那?
这种教导看似无害,其实害处很大。怎么说?
比如拜年,这些法利赛人说中国的“年”是年兽,拜年就是拜偶像。实在是荒谬之极。要不是这个法利赛人科普,真的没几个人知道吧?
看看书上怎么说的——书中保罗说,如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吃了可能摆过偶像的祭物。你不知道吃就吃了。祭物算的了什么呢?那恩典岂不比这祭物还大?
但是我们不能因此,就让那软弱的人心里作难。因此,为了别人的缘故,不吃也就不吃了。
这也就等同于,保罗知道“拜年”的原意,但是别人不知道,他就不吭气。免得别人心里作难。而那些法利赛人呢?他还故意嚷嚷,生怕你没有“焦虑”。
本来“拜年”这个词汇就是一个多义词,除了年兽,还有单纯的祝福的意思。如果是祝福别人,那能叫拜偶像吗?
这些法利赛人的可笑之处在于,他们“语不惊人死不休”,不是为了他人信心和生命的缘故,而是别有动机。——因为哗众取宠可以获取流量。尤其是在过年期间,他这么一咋呼,闹得沸沸扬扬的。让那些本来就不怎么读书的人,更摸不清楚该怎么办了。闹得大家连个年都过不好了。
这种似是而非的教导太多了
情人和良人
说到这你就知道为什么有的人不让你过情人节了吧?
情人,那是小三,是淫妇。情人节,那就是淫妇聚集的日子。
基督徒这么“圣洁”怎么能过这种肮脏龌龊的节日呢?
这就是典型的受律法主义影响的基督徒,他们徒有敬虔的外表,缺了敬虔的实际。
望文生义是当今基督徒最大的悲哀!
律法和经意
有的人拿着“信仰”当令牌,体贴肉体,比如过圣诞节。
有的人拿着“信仰”当令牌,辖制别人,比如过情人节。
这都是极其荒诞的。
有人过圣诞节,说“诶呀,过圣诞节才不是祭拜太阳神”。但是这个节日也不是耶稣的生日。有人说“过圣诞节是为了传福音”,这个我很鼓励,那也希望借着其他节日如此,免得自欺欺人。
有人不过情人节,说“诶呀,情人是淫妇,我们是新妇,不能过!”那我要说,我们吃的饺子是“交子”是玛门,不能吃。我们放的炮是为了驱赶年兽,不能放。我们吃的粽子是为了拜屈原,不能拜。我们是外邦人,不受割礼是不洁净的。
岂不知,守律法的,若是有一条没守住,就是不洁净的?
我们既不是因律法得救,就不能因律法而称义了。
很多人没信主之前,有脑子,有分辨力。信主之后,反而变得没脑子,没分辨力了。
这其实是一种“矫枉过正”的问题。以前是个罪人,任性妄为。认识神之后,意识到了问题,开始寻求神,不胡来了。这本该是一个好事、美事。但因为吸收了“毒奶粉”,在错误的教导下,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。行事完全依照律法。如果律法对这个事是空白的,那就得抓紧时间找个法利赛人填补一下律法空白。
这是极其错误的成长路径
真正的寻求真理,是有“心法”,而无“定式”的大侠之道。知道了基本的思想尊则,面对各项事务,都有心法去灵活分辨,灵活判断。这才是真生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