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聊及的内容,已经逐渐进入了“信徒”的范畴。这意味着它不仅可能是晦涩难懂的概念,更是本质上的东西。很多并未真实得救的“基督徒”在这些事上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,就像麦子和稗子。
因此,本文更适合已经成为“基督徒”的人领受。
圣灵所结的果子,就是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温柔、节制。
圣灵,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,又是在根基上容易被误导的感念。圣灵的重要性,类似于建房的承重柱子,如果歪了,后果不堪设想。
圣灵与得救
一个真的悔改重生(得救)的人,是一定有圣灵内住的。即便他暂时未能结果,也是有确据在心中的。
这就好比农民在田里播撒了种子,种子若是活着的,它便会慢慢的成长。可能你看不出变化,但却在土壤的深处逐渐成长着。若是长久不见变化,则可能是死掉的种子,压根没有活着。
圣灵播撒到人心,会逐渐的成长起来。若一个人声称自己是基督徒,却长久没有显出圣灵的果子来,他就并非真的基督徒。
注意:这里不是要我们去分辨他人是否得救。即便是一个假的基督徒,只要仍在基督的恩典里,就有可能还会有得救的机会。因此,不必因为一个人是假冒伪善之徒,就“审判”此人。我们没有这样的资格和权柄。
各人对自己负责就好。
新约教导我们得救不仅仅是“信耶稣”,而是借着信心接受耶稣,从而使神的灵住进我们的心里:
- • 重生与内住
得救(重生)就是神通过圣灵的工作,让一个人从罪中被更新,成为上帝的儿女(罗8:9–16)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“内住”的圣灵,不是一个短暂的情感体验,而是一种永久的真实状态。 - • 确据与保证
圣灵同时作见证,让我们在内心深处确信自己确实属于神(罗8:16)。这种内在的确信不是靠外在的论据得来的,而是上帝亲自在你心中动工,让你知道自己得了救。
什么是圣灵?
圣灵,即圣洁的灵。
神是一位灵。
起初,神按自己的样式(圣洁的灵)造人,因此人是“有灵的活人”。
当人犯了罪,成为不圣洁的罪人,就无法与圣洁的神同在。
神的灵离开了人,因此人失去了神的祝福,成了“必死的人”。
人因在耶稣的救恩之下,恢复与神的关系,因此重获圣灵。
这就好比,你打算健身减肥,但是没有理论基础,整天就是在健身房瞎锻炼,既没有效果,还伤身体(罪的人生,迷茫的人生)。
后来,有一个专业健身教练打算指导你(圣灵)。得救以后,这个教练开始引导你改变思维和情感,从自我中心转向关爱别人、寻求真理。就像心理治疗中,通过自我觉察和调整,你逐渐克服负面情绪和冲动,变得更加自律和乐观。
如果一个人真的受到内在力量的改变,他的行为会变得一致且正向。例如,你可能会更加耐心、乐于助人,也更能抵挡诱惑。这些都是长期稳定的正面行为,是圣灵在你内心持续作用的结果,而不是偶尔的情绪爆发。
“当你真正信了耶稣,上帝就把祂的‘灵’放进你的心里,就像给你安装了一个内置的‘智慧系统’。这个系统会不断提醒你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让你有更多勇气做好事、管住自己的脾气、爱别人。你不再只顾自己,而是开始关心他人和大局。这种变化,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看出来的,而是慢慢累积的,就像长期锻炼让你变得更强壮一样。”
注意:再次强调!一个人得救重生的标志是“圣灵内住”,外在的行为是结出的果子。但不代表有“外在行为”的人,就一定是出于圣灵所结的果子。因为,一个假冒伪善的宗教徒,可能会人前一套,背后一套。
圣灵的位格与神性
- 1. 位格的属性与神性
圣灵被视为具有智慧、知识、意志、能力和爱心的活神,与父神和子神同享神性。圣经中多处经文(如约翰福音14:26、使徒行传5:3–4、哥林多前书2:10–12)强调:这表明圣灵不仅是神的能力或作用,而是一位真正有独立个性和神性的位格,与父、子在本质上是一(例如基督教早期教父在论述三一神时,都强调“父、子、圣灵”不可分割的关系)
- • 圣灵能说话、引导、教导、代求,并监督信徒的生命;
- • 圣灵“充满”信徒,使人从罪中更新(参以弗所书5:18,强调“不要醉酒,乃要被圣灵充满”)。
- 2. 圣灵的称谓与身份
“圣灵”这个称呼本身不是祂的名字,而是一种职分上的识别词汇,表明祂是“圣化者”、“保惠师”(Paraclete),即帮助、引导、辩护并使信徒在属灵生命上成熟的那一位。
圣灵的主要工作
- 1. 启示与内在更新
- • 圣灵负责将神的话语启示给信徒,使真理在心中发光,帮助信徒“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”(参歌罗西书3:16),并促使信徒不断成长和更新。
- • 这包括在个人灵修、祷告和敬拜中对信徒内心的激励和转变。
- 2. 救赎与重生
- • 圣灵在新约中是使人重生的关键(约翰福音3:3–8),祂借着更新人的心,使信徒从罪中得自由,并在悔改与信心中带来新生命。
- • 圣灵同时也使信徒在救赎过程中成为“活的殿”,从而与神同在(参哥林多前书6:19)。
- 3. 赋予恩赐与装备服事
- • 圣灵分赐各种属灵恩赐(如智慧、知识、言语的恩赐、医病、行异能、说方言等),以装备教会去完成传福音和建立教会的任务。
- • 这既体现在五旬节那一刻(使徒行传2章),也体现在保罗书信中对恩赐的论述里。
- 4. 教会合一与生命的见证
- • 圣灵是连接信徒、使教会合一的纽带,正如圣经所言“我们不拘是犹太人、希利尼人……都从一位圣灵受洗,成了一个身体”(哥林多前书12:13)。教会的合一、信徒间的彼此相爱和顺服,都依赖于圣灵的同在。
简单的讲,圣灵的存在,让人越发变得更有“人样”。
关于“被圣灵充满”的不同解释
- 1. 圣灵充满与醉酒的对比
- • 保罗在以弗所书5:18中提醒信徒:“不要醉酒,酒能使人放荡;乃要被圣灵充满。”这里的对比说明:
- • 醉酒是指酒精控制了人的行为,使人失去理性;
- • 而“被圣灵充满”则是指神的灵支配人的内心,使人能够以喜乐、感恩、彼此劝勉和顺服的方式生活。
- • 这种充满不是按数量来衡量,而是指信徒生命中不断被神的真理更新,从而在灵命上成熟和转变。
- 2. 灵恩派与主流福音派的观点差异
- • 有些教派(如部分灵恩派)强调一种特殊的“灵洗”体验,认为只有经过这种体验的信徒才能明显表现出超自然的恩赐(例如说方言),甚至把这种经历视为入教的标志;
- • 而主流福音派则认为圣灵的工作普遍存在于每个真信徒的生活中,关键在于内心对基督真理的响应和生命更新,而不必刻意追求超自然现象。
灵恩派与方言
注意:这段很重要!这段很重要!这段很重要!
灵恩派之所以被称之为派系,而非异端。这是因为温和的灵恩派是在不断的归正所领受的教导。而极端的灵恩派则可以归结为“异端”。(任何派系走极端都是异端。)
如果您在一家比较偏颇,甚至极端的灵恩派教会,建议离开。
灵恩派特点:说方言(舌音)
本文重在解释圣灵与救恩之间的关系,故不对灵恩派方言做过多的批判。
圣经中所启示的方言,是在耶稣升天之后,因圣灵降下。12门徒突然间会说别国的语言(方言)。而说方言的目的,也是为了传福音。因其突发性和不可复刻性,普遍被认为是神迹。
而语言发达的今天,很多人通过学习都可以掌握多门语言,并不需要神迹去解决问题。因此,很少发生类似事件。
灵恩派的方言,则是一种扰乱心智的舌音。他们会在“祷告”的时候发出各样奇怪的舌音。甚至会有一些令人不适的癫狂举动。其实这种舌音“方言”据考证最早出自古巴比伦的异教崇拜。世上很多宗教都认为在“思想放空”的状态下可以预见神,因此有很多诸如吸毒、淫乱、濒死等途径“祭拜”神明的行为。
五旬节运动
- • 起源:一般认为现代五旬节运动始于1901年,美国传道人查理·巴罕(Charles Fox Parham)的一位女学生艾格妮斯·欧兹曼(Agnes Ozman)在接受按手祈祷后开始说方言,这被视为五旬节运动的开端。1906年,洛杉矶的亚苏撒街复兴运动成为五旬节运动的重要标志,威廉·西摩尔(William Seymour)在此带领的聚会中,信徒们大量说方言,这一运动随后迅速传播。
- • 核心特征:强调“受圣灵的洗”,并将说方言视为受圣灵洗礼的必然凭据。他们认为,信徒在接受圣灵后会获得说方言、治病等超自然能力。
- • 神学立场:五旬节派坚持《圣经》在信仰问题上的最高权威,认为耶稣是唯一的救赎主,浸礼是公开承认信仰的象征。
- • 发展:五旬节运动迅速发展,形成了多个五旬节教派,如神召会、五旬节圣洁会、四方福音会等。这些教派至今仍在世界各地开展事工。
灵恩派
- • 起源:灵恩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旬节运动,但现代灵恩运动通常被认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传统基督教教派内部。这一运动受到五旬节运动的影响,但又有所区别,它更强调圣灵在信徒生活中的直接作用。
- • 核心特征:灵恩派强调圣灵的恩赐,包括说方言、医治、预言等,但并不将说方言视为受圣灵洗礼的唯一标志。他们认为圣灵的恩赐是多样化的,信徒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体验圣灵。
- • 神学立场:灵恩派信徒通常认同福音派或基要派的神学立场,强调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以及圣灵在信徒生活中的引导。他们认为灵恩经历可以增强信徒的属灵生命和事工能力。
- • 发展:灵恩派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迅速发展,影响了天主教、东正教和新教等多个传统教派。灵恩派的信徒数量增长迅速,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。
两者的联系与区别
- • 联系:五旬节运动是灵恩派的前身,两者都强调圣灵的工作和超自然恩赐。它们都源于对《圣经》中五旬节事件的解读,认为圣灵的降临带来了超自然的恩赐。
- • 区别:五旬节运动更强调说方言作为受圣灵洗礼的标志,而灵恩派则认为圣灵的恩赐是多样化的,说方言并非唯一标志。五旬节运动主要形成了独立的五旬节教派,而灵恩派更多地是在传统教派内部发展。
各派别对圣灵的认识
- • 传统福音派/改革宗观点
他们主张: - • 每个真信徒一经重生,就必定内住圣灵,但这种内住主要表现为生命的更新和结出圣灵的果子(比如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等),而非总会有戏剧性的超自然现象。
- • 得救的标志在于圣灵已经印记在你心中,使你有“得救的确据”(参罗马书8:16)。
- • 卫斯理/循道宗观点
他们既重视信徒对圣灵内在的体验,也强调成圣过程中的渐进改变,认为圣灵不仅使你重生,还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更新你,让你更有力量活出敬虔的生活。 - • 主流新教观点
综合以上两者,认为圣灵是上帝在你内心工作的“力量”,这种力量既保守你得救的真信心,也帮助你在生活中结出圣灵的果子。换句话说,圣灵是你与上帝建立亲密关系、持续得救和成圣的保证。
这些观点虽在细节上可能有所侧重,但都同意:圣灵的内住是得救后必然有的,且对信徒的生命转变至关重要。
得了圣灵后生命上的表现
一个真接受了圣灵、重生得救的人,通常会有以下几方面的改变:
- • 内在果子
根据加拉太书5:22–23,信徒的生活会逐渐结出“仁爱、喜乐、和平、忍耐、恩慈、良善、信实、温柔、节制”等属灵果子。换句话说,你会变得更有爱心、更喜乐、更平和,而不再被自私、愤怒或不自制所支配。 - • 行为和态度的转变
- • 自律与责任感:你不再随心所欲,而是会努力活出一种负责任、正直的生活。
- • 对罪有敏感:内心会因圣灵的感动而时常检讨自己,对不符合神旨意的事感到痛心,从而不断寻求改进。
- • 积极的见证:你的话语和行动会自然流露出基督的爱,成为周围人眼中信仰的榜样。
- • 属灵恩赐(但非每人必有戏剧性显现)
有的信徒可能会经历如说方言、预言、医治等超自然恩赐,但这只是圣灵工作的外在表现,最根本的是生命内在的改变,而不是只看外在奇迹。
总结
总之,圣灵是人起初受造时有的,是人之所以为人,有个“完美人样”的核心关键所在。因为罪,人失去了圣灵。
这就好比,人心是一间屋子,本来开着灯,屋里亮堂堂的。突然人把它关了(罪人),屋里就黑了。而信主得救后,屋里重新亮了起来。虽然时而闪烁,没有之前那么亮,但我们看到了希望(信心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