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粹的福音 08 信

 

当你开始接触这个信仰,你早晚会听到一句“名言”

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,是未见之事的确据。

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?又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意义呢?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“我们所信的是什么”?

主观和客观的世界

在马列主义滋养的世界里,大家普遍把“眼见为实”奉为真理。虽说“怀疑主义”是科学精神的主要构成部分,但科学精神也秉承着尊重、谦虚、务实的态度去怀疑。科学承认一切经过验证的真理、假说,而不会因为“无法接受”就否定真理。
这种例子很多,比如:
地球是圆的,地球围绕太阳转,地球在宇宙的浩瀚里微不足道,光是有速度的……
这些随着时代不断发现的宇宙真理中,有一个玄而又玄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微积分还烧脑的真理,它就是“量子力学”。
鉴于本文不是物理科普,对量子力学相关理论感兴趣的,可以自行了解。无论您的信息来源是国内专家,还是国外公知,又或者是民间科学家,相信得到的答案都会是统一的。

量子力学中反常识的真理

在20世纪初,诸如爱因斯坦、波尔、薛定谔这些耳熟能详的人类顶级头脑们,在研究光的时候发现一个诡异现象:当存在人的意志进行观察时,光表现出粒子性,走直线。当不存在观察者任其运动时,光则呈现出波的特性,走S线。也因为这个诡异的现象,诞生了著名的《薛定谔的猫》一说。

用大白话讲,在人观察光粒子前,光子就会知道人“将要”观察它们。未卜先知,预见未来是量子力学中无法被忽视的存在。这意味着光子在按着既定的“人生轨道”存在,未来会发生什么是早就存在的。既然一个光粒子适用这个真理,这世间万物呢?
人们突然发现,这“冷冰冰”的客观世界,居然受人类的主观意志影响。又或者说,人类的主观意志似乎并不“主观”。但无论怎么去理解这件事,主观和客观在真理面前被混为一谈。

“冻死”的司机

或许量子力学太过于晦涩,让我们来聊点接地气的。我听到过这样一个故事:
有一个冷链货车司机,在搬运货物的时候不小心被关在了冷库里。他慌张的敲打这大门,用尽呼喊,可并没有人回应他。那时天色已晚,他绝望的蜷缩在门口,期待着有人能来救他。
就这样过了一夜,第二天冷库被打开时,他已经冻死在里面。
但让人诧异的时,冷库并没有开着,冷库里的温度并不高。并不足以冻死人。是司机的想法“冻死”了自己。

我记得在我小时候,常听到一种很鸡血的说法:一个人掉进了深坑,怎么也爬不上来。他绝望急了,于是跪下来祷告。他正在祷告时,突然有人在他背后说了句话。吓得他汗毛直立,蹭的一下就爬上去了。
很多人拿这个比喻来强调人的潜能无限。虽然这个故事很“鸡血”,但似乎也有一些道理的。

吸引力法则和宇宙能量

有这么一种说法,说只要你内心对一件事的“信心”足够大,事情就会成真。并且有人为此写了一本书,叫做《吸引力法则》。近50年来,吸引力法则很受欢迎,很多人开始“冥想”、操练吸引力法则,并付诸实践。而且他们“成功”了,不断的做着见证,宣传着他们的信心回报。

这种现象在如今的基督教圈子里也非常的盛行

然而我要告诉你一个残酷而遗憾的真相,吸引力法则和信仰没有一点点的关系。

吸引力法则是异教思想。
很多受吸引力法则“好处”的基督徒,此刻一定会暴跳如雷,恨不得要对说出这种言论的人千刀万剐。又或者他们会压住自己的血气,以一种大人不记小人过的姿态,不和我这种没见过世面的人计较。是不是被我不幸言中了呢?

吸引力法则的背后,是无尽的欲望和不顺服。

信的是什么很重要

信是一种主观选择,你可以信无神论,可以信超人,也可以信钞票,信科技。所谓信仰,信就是这个意思。
很多人说自己信耶稣,其实信得是名叫耶稣的菩萨。
民间流传这么一个顺口溜——鸡蛋一发,信仰启动。鸡蛋一停,信仰归零。
很多人信耶稣,为的是既得利益——吃饱、穿暖、疫病、享福。这些人早在耶稣传福音时就驱赶过了。

前面的文章我们已经提到过,

耶稣道成肉身,来到这世上只有一件事,那就是解决人罪的问题。

罪被涂抹,人就可以回到永恒里。在永恒里,有享不尽的福乐。
所以,我们要信,就只信这个就好。

人生态度

之前关于《时间和死亡》的讨论中,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:
1、人因怕死,做了罪的奴仆。
2、因为死,人们“活出了规律”,这些规律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来。
3、这些传承逐渐成了枷锁,禁锢着人的思想。
所以,在世上大多数人,都在“未雨绸缪”,都在为明天忧虑。
有人会说,不未雨绸缪的人是傻子,没有智慧。这话不全错,也不全对。
因为还有另外一句话叫做,人算不如天算,计划赶不上变化。
即便我们把明天、后天,甚至是今后每一天都安排好了,明天依旧无法预测。
就像之前说的,如果大S知道去日本旅游会遭遇不测,她肯定不会去的。
我们能筹划明天,是基于上帝的恩典,是基于命运的眷顾。
如果明天死亡就会来到,筹划立刻会变得虚无缥缈。正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会怎样,我们想当然的以为明天安好,才会去筹划今后的一天又一天。

我以前也是这样的一个人,不断的筹划着。可圣经是怎么说呢?

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,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。所以,不要为明天忧虑,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;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。”

我们所信的这位耶稣真的是,无语!愚昧!他怎么能教导我们这样呢?这不是活脱脱的摆烂吗?活在当下?躺平?

一开始我也完全不能理解,我应该努力生活才有奔头啊!?

未雨绸缪的逻辑硬伤

我们未雨绸缪,努力奔向远方的前提永远是如果还有明天。
如果还有明天,我们自然有支配它的权力。这是上帝的恩赐。
可不是所有人都还有明天。
假如突然有一天早上,上帝说这是你最后一天了。你会怎么办?
1、你会继续工作,努力赚钱,为明天筹划吗?
2、又或者是去把梦寐以求的那些事都做了。
3、还是会急忙跑到至亲至爱身边,和他们度过最后的时光?

我认为大多数人会选择【3】。因为你会发现“还上班?脑子坏掉了吧!”,你还会发现那些所谓的梦想屁都不是了。你唯一牵挂的是爱你的父母,陪伴你的伴侣,你至爱的儿女。
怎么就只剩下不足24小时的相伴了呢?

筷子兄弟有一首歌我特别喜欢,叫《父亲》。里面有句歌词:“时光时光慢些吧不要再让你变老了,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”,这是对父亲转眼年迈的伤感,也是时间匆匆里的遗憾。我们总是蒙眼狂奔,追求我们认为重要的一切,直到猛然回头,发现最珍视的快要消失不见。

我们首先要记得我们最珍贵的是什么。
其次才是为之奋斗一生。
有时候,乱花渐欲迷人眼,让我们忘了最初的梦想。

想要走出沙漠,就要不停的举起手里的指南针。
人生的沙漠旷野,几乎没有人会不遗憾。

当你的人生方向明确且笃定,请问你又怎么可能“虚度一生”,躺平度日?

无忧无虑的狗子

如果我们能安静片刻观察下身边的小动物,你会发现狗子从来不为明天忧虑。
它整日里要么围绕在主人身边撒娇求宠,要么在太阳下呼呼大睡。它会有它的需求和想法,饿了会嗷嗷叫,想拉屎了会围着主人嘤嘤嘤。但它很笃定,它的口粮“虽迟但到”。
以前的狗喜欢把骨头埋起来,可能也是未雨绸缪吧?这是生存的智慧。也是生命的咒诅。
早在伊甸园里,亚当从来不为生命吃什么喝什么而忧虑。直到罪使他不得不劳苦。
可如果我们只有在伊甸园里才会不愁吃喝,耶稣就不会教人祷告说:

你们这小信的人哪!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,明天就丢在炉里, 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,何况你们呢!所以,不要忧虑说:‘吃什么?喝什么?穿什么?’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。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,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。

我们有一位看不见的父,名叫耶和华。他顾念我们日用的所需。

耶稣不是在说,你们可以学狗子那样,什么也不做,躺平吧!明天吃什么上帝负责了。
这话的意思是,你们“不要忧虑”吃什么喝什么。

努力生活,带着感恩的心,追求自己的理想生活,但不要忧虑。

什么意思呢?如果一个人忧虑,他的人生目标就会偏移。很多人的人生本该丰富多彩,但因为忧虑,因为被世俗的枷锁禁锢,他们无法活出自己的精彩。他们可能为了生计而奔波,逐渐的失去人生的光彩。

假如周杰伦当年没有坚持他的音乐梦想,他可能会刷一辈子盘子。
假如丁俊晖没有去练台球,他可能正在某家公司做牛马。
假如勒布朗詹姆斯没有检测打篮球,他可能正在某个黑帮里做打手。

即或成功,我们也早已忘记自己是谁,而是活在一个面具之下,等待着救援。

不为明天忧虑,从来不意味着躺平、懒惰。不为明天忧虑,是为了更好的活出人生。

叶公好龙

信仰生活不总是那么的光鲜亮丽,大多数人都是小信的人。
古时候有个人整日画龙,栩栩如生,颇为有名。他的“信仰”感动了龙宫,于是龙王决定去会会这位叶公。那天晚上,叶公正在得意的品鉴自己所画的龙。突然电闪雷鸣,只见一条金色巨龙从窗外飞入。叶公看见吓得失魂落魄,晕倒在地。龙王看到此情此景,甚是失望,便飞回龙宫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叶公并非真的好龙。他只是喜欢那种“似龙非龙”的感觉。他喜好的是“龙”这个概念,以及这个概念给他带来的“荣耀”,在人前夸耀自己的资本。
有人可能会说,换谁见到真龙,都会吓个半死。岂是不是的。如果你特别期待见到什么,当你见到时,会吓一跳,但接下来是茫然失措间欣喜若狂的情绪。人心比万物都诡诈,我们应该避免自欺欺人。

在基督教信仰圈子里,也有很多“叶公”。他们虽然经常聚会,但并不晓得信仰的意义是什么。他们可能没有那些拜耶稣菩萨的人那么充满目的性,但他们却是毫无目的性。
我们得着这福音后,最应该思考的便是十字架的意义。只有想明白这个,我们才能避免叶公好龙的悲剧。
假如我们如叶公般,只是说说听听,在某个圈子文化里获得存在感和自豪感。那我们心中则一定不会期待遇见这位“真龙”。假如某一天真龙真的出现了,我们也会像叶公那样“吓个半死”。我们会惊呼“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!”,“我还没活够呢!”,“请不要让我的财宝离开我!”……

所以,我们所信的究竟应该是什么呢?
1、是吃饼得饱?是衣食无忧?是心想事成?是儿女满堂?
2、是嘴上说着信,心里却更在意世上的一切?
3、是那未见的更美的家乡?
4、是真的相信那未见的更美的家乡?

人只有真的瞥见了伊甸园的美好,才会期待回到那里。而不是嘴上说说。

 

发布者:admin

网站搭建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