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粹的福音 04 审判

 

04 审判

我们常听到“上天堂、下地狱”的说法,天堂总是和地狱是对立的存在。
所以,当我们谈论到罪的后果时,除了恩典的救赎以外,还有另一面,叫做“审判”。
很多人抗拒福音,都是因为“不信耶稣就会被审判”这句话。其实这句话不错,但听的人可能会误解。

豪车与熊孩子

25年新年伊始,一则新闻传遍了朋友圈——一个熊孩子把鞭炮丢进窨井盖,引爆沼气,导致数量豪车被炸损坏。据说,保守估计损失达600万以上。
我们且不去深究违停、井道通风、禁放等问题,只讨论孩子一方的问题。
1、是否因为当事人只是熊孩子,就可以既往不咎,无视损失?
2、熊孩子犯错,是否就不是犯错?
3、如果错在熊孩子,谁来担责?

我想大家心中的答案是呼之欲出的。
熊孩子犯错,自然也是犯错,造成的损失一分也少不了。可损失是熊孩子造成的,祸是熊孩子闯的。赔偿是谁来承担的?——他的父母长辈。
这不奇怪吗?为什么是他的父母?难道不该一人做事一人当吗?像哪吒闹海一样,闯祸了自己慷慨赴死?

为什么是他的父母在担责任?

你可能会说,这不是废话吗?他的父母是他的抚养人,有义务和责任为教养他承担责任。而且他的父母是爱他的,即便熊孩子闯再大的祸,也是不会放弃他的。

喔!所以,只有爱我们的父母,才肯付上任何代价,为自己的孩子承担责任。

所以,我在想,如果这熊孩子闯的祸,必需要父母付上生命的代价,父母应该也有可能替他承担吧?这就是父母的爱。

审判的必然

当我们听到“不信耶稣就会被审判”这句话时,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应该是“抗拒”。
心理活动大概是:我是好人。我没有犯罪。我凭什么要被审判。
没错的。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是凭着良心做“好人”,都在努力向善。凭什么就要下地狱?
——是的,大多数努力向善的人,本都该进天堂才是。切勿因为对福音“误解”而错过了这本该属于自己的“门票”。
还请诸位耐着性子听我慢慢解释。

如果我们足够的真实,我们扪心自问下,“自己是完全良善的吗?”
有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恶行,或是恶念呢?
比如,
夫妻吵架时,恨不得杀了对方?
孩子不听话时,恨不得卖了?
路上遇到恶心的事,真想打他一顿?骂上两句?
看见美女帅哥了,想入非非?
做错事了撒个谎瞒天过海?
考试试题不会写,做个弊?
……

太多太多了。都没有犯过吗?
这难道不算是罪吗?
难道夫妻吵架,只有把对方真杀了才叫犯罪吗?真的和他人发生关系,才叫出轨吗?撒个小谎就不算撒谎吗?
——恐怕答案是,没有被抓现行的罪,都不算犯罪吧?
如果是这样,哪有脸说自己是“凭良心做好人”呢?不过是个作恶没被发现的“幸运儿”吧?

人无完人与绝对良善

论“完全良善”,这世上没有一个人够格。除了上帝,因为他本就是良善的定义和绝对标准。换句话说,他之所以被称之为上帝,是因为他是绝对标准。
就好比,满分之所以被称之为满分,是因为满分这个概念就意味着得分=应得总分。你不能说“凭什么?”,这个没办法回答。
因为他本就如此,且自宇宙诞生之初就已经如此。因他向我们显明,我们才知道他,并称他为“上帝”。这是我们对他认识的一个概括。

虽然人无完人,就像熊孩子一样,总是犯错闯祸。可这不意味着父母会放弃爱他。于是就有了救恩——提子女承担所犯的罪。

所以,我们要知道——不是熊孩子自己解决了赔偿问题,而是父母为他承担了所有后果。同理,罪的问题是父替我们承担了(十字架的审判),而不是我们自己。

清水与墨汁

假如你刚接了一杯净水,打算一饮而尽,喝个痛快。这时候好巧不巧,滴进去一滴墨。你还会喝吗?
我想大多数人肯定不会喝了。虽然只有一滴墨,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,墨汁会污染整杯水,不能饮用。
那,不能饮用的水要怎么处理?——必然是倒掉,对吗?

圣洁与罪

上帝是绝对的圣洁,绝对的良善,绝对的完美的存在。这不是给他戴高帽,而是正因他如此,才被称之为唯一的神。
就像我们前文中讨论的真理一样,绝对性是他的本有属性。

绝对的真理,创造绝对的人样,这样才能相见两欢,相依相伴。

绝对圣洁的存在,创造了起初绝对圣洁的亚当。起初的亚当就像那杯水一样,干净纯全。
可后来,罪进入到人当中,就像墨滴入了清水里。
自然,有罪的人结局也只有一个——审判。硫磺火湖就是罪的审判,你也可以理解为地狱。

自负的熊孩子

让我们继续聊一聊熊孩子闯祸的事。
假如这个熊孩子“特别有骨气”,他不要父母替他担责任,会怎样?
你是不是想到了哪吒?没错,最近正在电影院上映的哪吒。他一人做事一人当,后果是怎么?——自己承担后果,死了。
那熊孩子呢?他也可以这样选择。
同样的,这世上的每一个人在面对《罪与死亡》的问题时,也拥有各自的选择权。
是选择接受父来承担后果,自己蒙赦免呢?
还是选择与汝作诗传不朽,自己承担死亡?
这就是人生最大最难的选择题。

人这辈子是不可能“全对”的。总有做错选择的时候。只是唯有这道题,关乎死亡。

审判与救恩

如果你之前没有了解过福音,相信通过这样的比喻,你大概可以对审判和救恩有一个简单的概念。
信仰并非宗教,宗教是创立一套逻辑,告诉你,你不信就要被惩罚,惩罚的形式就是下地狱!就像我们去一些寺庙里,那些神佛罗汉都是怒目狰狞的样子。为的是激发人心中的恐惧,进而在惧怕里服软。
可我们所聊的这个信仰是什么?是爱。不是若隐若现的爱,而是爱本身,就是被定义为爱的那个绝对存在,那个标准。

他是道路、真理、生命。他是爱,是亘古不变,自有永有的存在。他圣洁,以自己的圣洁造人。人若圣洁,就可以与他长久相伴。——这才是世界的真相。

换句话说,我们就是那熊孩子。可无论我们是在闯祸前,还是闯祸后,都被父母无条件爱着。而且父为我们承担了一切后果,只要我们安心的接纳这份白白的恩典就好。
不必思考“我是不是配得?”、“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?”……
因为父从来不向人索取什么,也没有任何条件。不要你付上任何代价,不要你做到什么标准。他只需要你做一件事,那就是“要”这份救赎。这就是所谓的“信”。

为什么天下会有这等好事?
因为爱呀。若我们值得被爱,才有人爱。那这爱就虚无缥缈。当我们失去了被爱的条件,爱也会随之消失。这算不得爱。
可无论我们如何,都被一个人无条件的爱着,毫无保留,亘古不变。这才是真爱。

总结

我们是熊孩子(罪人),闯了祸(罪性),需要承担后果(罪带来死亡)。
我们选择自己承担后果(死亡),
也可以选择安息在父的庇护下(信主),看着他承担一切后果(上十字架)。
我只要肯接受这恩典,它就是属于我的。
因为这是爱。一个他爱我们,而我们需要选择是否回应的选择。
这就是好消息。

题外话

其实,圣经的救赎观里从来没有“天堂、地狱”的概念。
天堂、地狱源自佛教,是对圣经不了解的人传来传去流行起来的。
圣经中所阐述的是“天国和硫磺火湖”。
天国,即神管理的国度。与神在一起的地方,一个充满爱、温暖、幸福的地方。
硫磺火湖,则是一个抽象的比喻,类似人们理解的地狱。一个充满仇恨、谎言、自私、凶恶、黑暗等等的地方
也因此,人们常常用天堂、地狱来指代。
这就好比读书的时候,好学生和好学生聚一起,形成了尖子班。他们努力、向上、勤奋、真诚……而差生和差生聚在了一起,他们打架、逃课、无恶不作。
当然,这比喻只是为了理解概念,并非说学习好就是人品好,学习差就一无是处。

所以,并非是好人上天堂,坏人下地狱这种概念。
而是肯信的人围绕在上帝身边,享受美好。不肯信的人,自然会聚在另一处,创造另一个世界。

这其实就是“咒诅”的概念——任凭(罪的发展)。

 

发布者:admin

网站搭建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。

留下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