纯粹的福音 03 救恩

 

03 救恩

注:救恩这个概念是最简单的,也是最复杂的。
简单是因为它只需要你信,可最复杂的也在于,人总是要先理解后才会选择信。我们系列文章也是尽量在通过一点点的阐述,解释明白这个概念。但请注意,即便我们沟通再深入透彻,信或不信仍旧是个人选择。

通过前面的讨论,如果我们能明白圣经中所提及的罪的概念,同时又能明白这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绝对的真理和是非。
同时,根据真理的绝对性,我们知道应该有一个完美的人样存在。
而我们因为罪,无法达到完美的“人样”。
接下来,让我们聊一聊“罪人为什么需要救恩”。

器皿的比喻

在罪的分享中,我们有一个比喻:
假如你有一个杯子,这是你最心爱的茶杯。你常常用他泡你最心爱的普洱茶。
可有一天,这杯子不小心磕破了。你甚是心疼。但即便你再心疼,杯子破了就不再能够盛水沏茶了。
所以,作为杯子的主人,第一要务是解决杯子漏水的问题。
如果杯子不漏了,在你眼里,就如同原本那样“完美无缺”。这是出于爱,所谓爱屋及乌,情人眼里出西施。因为爱,便不再计较过犯。
可如果杯子仍旧是漏水的。你是无法做到“视而不见”的。毕竟即便你再爱它,可它已然是漏水的杯子。杯子漏水了,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。
最终,你只好把它丢弃,或是放起来。

喂养与救命

又比方说,身为父母在给孩子做最爱吃的红烧狮子头。
小孩子贪吃,偷偷顺走一个狮子头一口吞下。不料狮子头卡住了嗓子,孩子呼吸困难。
这时候的家长,肯定顾不得继续做饭。他会把火关掉,顾不得左右,一定会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或是拨打120急救电话。
毕竟,作为家长,做饭是为了给人吃。如果孩子因为窒息而死,那做出世间美味又能如何?孩子的命远比狮子头重要。
所以,救命比喂养更急迫。不先救命,后面长长久久的生命就没有意义。

天父的恩慈

相比于喂养孩子,救他的命更是重要。这也就是为什么说“信耶稣得永生”,或者说“人因为罪失去了永生”。

上帝创造人类的时候,本就是计划赐予永生的。然而因为人类有“罪”了,因此这位天上的父,需要先停下手中的“喂养”,转而开始“救命”。不先救命,后面长长久久的生命就没有意义。
于是,人类进入了“救恩时代”——先救命。

救恩计划

就像人得了病需要先体检,再根据情况一步步制定治疗和康复计划一样。神拯救世人的计划,也是分步进行。由于篇幅和当前我们所聊的概念较为简单,这里牵扯到很多历史节点,用简单的表述是:
1、上帝制定救赎计划(父母关火开始思考怎么救孩子)
2、拣选亚伯拉罕及其后裔为“选招的人群”(简单的用水清理伤口)
3、从选招的人群中拣选一脉作为君王(伤口处涂抹烫伤药)
4、从君王的后代中出生弥赛亚(救世主)(穿好衣服带孩子去医院)
5、弥赛亚通过“预言”命定的方式,即便是魔鬼百般阻挠依旧成功的实现。(挂号看病)
6、弥赛亚通过“代赎”,献上生命的代价,实现救赎计划。(医生开药治疗)
7、弥赛亚通过“复活”,宣告得胜,并以此寻回“走失的儿女(信主的罪人)”(最后痊愈)

当然,通过寥寥数字无法将这深刻的道理完全表述清楚,这将是本系列后续要详尽表达的内容。

爱是真理

如果我问你,你认为最深沉的爱是怎样的?你会如何回答?
在地震中,父母护住年幼的孩子,为他们舍命?
爱人在生死存亡之际的不离不弃?
革命英雄为了家国情怀的慷慨赴义?
又或者是什么?

我们因世间万物散发的爱被感动,渴望爱与被爱。同时,又或多或少受到过失望和伤害。爱,那么的美好,却总是若隐若现,若即若离。求而不得,又难以割舍。
体验过爱的人,应该都知道它的可贵。即便在如此“现实”的世界上,绝大多数人依旧看爱高于一切。

只是,如果我们太过较真的话,我们便无法在这世上看到“完美无瑕的爱”。人的残缺也造就了残缺的爱。即便我们拥有过“爱的高光时刻”,也不能掩盖我们不爱的时刻——爱人间的针锋相对,仇视伤害。母子间的恶语中伤,兄弟间的勾心斗角……
虽然爱能遮掩许多的罪。很多时候我们气消了,事了了,也就过去了。但这不意味着不爱的时刻没有发生过。

有谁在时时刻刻的爱着我吗?

从父母的爱中成长,又学会去爱人,组建家庭,最后再向下一代传递爱。这是人类这个物种千百年来一直贯彻始终的真理。
人信的是什么,不是看他说什么,而是看他会做什么。如果我们不相信爱,就不会付上代价去那么做。虽然很多时候,我们会说“没钱什么都白搭”、“爱不值得”,但真的面临抉择时,爱却常常让我们“表里不一”。可见人人都向往爱,只是有时候不够勇敢。

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爱是真理。爱如真理一样,自始至终永不改变。
改变的是人,人的爱会因为罪而残缺。残缺的爱让人心碎、失望。让人不再相信爱是亘古不变的真理。
还记得吗,真理不以我们的感受而转移。

所以,我们需要的是找回感受爱的能力。

既然,爱如真理,亘古不变。为什么“我们”难以察觉、感受和相信它?
这就要提到罪的另一个本质——骄傲(自以为是)。关于骄傲的问题,我们会在以后的讨论中探索,今天仅以简单的例子阐述:

倔强的孩子

回到喂养与救恩的例子中,假如这个“熊孩子”对自己将要窒息的处境“熟视无睹”呢?会发生什么?
大家不要觉得这很荒诞可笑。我们都知道老一辈人是经历过战争,过过苦日子的。老一辈人的勤俭节约是刻在骨子里的。隔夜的剩菜他们轻易不会倒掉的。在河南有道菜叫做“粉浆饭”,就是那些苦难年间,人们吃馊饭演化而来的。
当老一辈人勤俭到一个地步时,他们会变得有点“不可理喻”。你会觉得他们无法沟通。
所以,当“熊孩子”心里想的都是“吃狮子头”,甚至不顾忌死亡,陷入疯狂时,父母的“拦阻”在他看来是“爱”吗?

亘古不变的爱

既然爱如真理一直都在,只是我因为罪而无法感受到这个爱,我该怎么办?
这听起来太过抽象,无法明白。
什么叫做爱如真理,自打宇宙诞生时,就有人爱着我,即便我还没有出世。
什么又叫做即便我生为孤儿,愁苦半生,历尽坎坷,依然有一份亘古不变的爱在爱着我?

这爱未免也太“抽象”、太“空洞”了吧?

有时候,感受到爱,不能靠主观感受,而是靠理性。
比如,当我们还小的时候,看到棒棒糖就特别喜欢,非要吃。哪怕我们已经有蛀牙了。这时候家长说什么也不会给我们买。因为他在爱着我们。可我们感受不到。
直到我们长大了,心智变得更加成熟了。我们才知道爱不是任由我们想怎样就怎样。
爱是真理,不会随着我们的意志而转移。

所以,请你动用理性思想:我们身处窒息危险(“罪”)中,无法饮食(永恒),父母带我们治病(救赎),为的是要我们更健康的活着(永恒)。

这是什么?这就是爱呀!

最深沉的爱

纵有革命烈士慷慨赴义,也是为一国一家。
纵有父母舍命爱子,也是出于血肉至亲。

然而为世间所有人而死,却只有一人。就是那道成肉身的耶稣。
什么意思呢?
在我们所讲的“救恩计划”里提及了一位弥赛亚,他为了完成“父母医治儿女”的计划,做了必需要做的事——赎罪。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“十字架”。

还记得这“救恩计划”的目的吗?——解决死的问题(恢复永永远远生命)。
是的,再美味的狮子头,也要活着才能品尝。
没有什么比让自己所爱的人活着更重要的事了。
因为爱的深沉,即便赴死也在所不辞。
“神爱世人,甚至将他独生爱子赐给他们。叫信他的人,不至灭亡,反得永生。”如此,神的爱就显明了——一个完美的人,本可以永永远远的活着。却为了救治他人的死,甘心献上生命的代价,替人受罚赎罪。这世界没有比这爱更大的了。
我们原是不配,却仍旧被爱,这爱亘古不变。

因为,他=爱的本质。

当然,如果这个人只是“慷慨赴义”为别人死了,我们又有什么指望呢?他需要胜过“死亡的权柄”对我们来说,才有意义。
由于篇幅的问题,更多更深刻的讨论,将会在以后分享。

所以我们所谈的这个信仰是什么?

经过前面这些讨论,或许我们可以有一个粗略的认识:
1、因被爱而存在。
2、因残缺而生病。
3、因深爱而救赎。
4、因相爱而相伴。

 

发布者:admin

网站搭建、小程序开发、软件开发。

留下评论